#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高德批量挑戰滴滴18件專利。”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耿庚
在企業知識產權競爭的多維版圖中,較量不只是法庭上的侵權訴訟。專利無效挑戰作為一種更具技術性的手段,往往以更直接方式影響著企業的技術布局與市場格局。
近期,一場由高德發起,針對滴滴的批量專利無效案件,將這種模式的競爭推向聚光燈下。
Part.1 高德對滴滴18件專利發起無效挑戰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三個月內,高德公司全資控股的北京易行出行旅游有限公司對滴滴出行核心運營主體北京嘀嘀無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18件專利發起無效宣告請求。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這些被挑戰的專利申請時間跨度從2016年至2023年,包括15件發明專利和3件圖形用戶界面(GUI)外觀設計專利。專利主要與打車服務有關,主要聚焦于打車流程優化、訂單匹配算法、用戶界面交互等核心技術場景。
在代理律所方面,滴滴由觀韜律師事務所統一代理,高德則委托了思韜律師事務所(8件)、國浩律師(南京)事務所(7件)和世寧律師事務所(3件)共同應對,形成分工明確的格局。
據了解,滴滴方面也采取了反擊措施。最新信息顯示,2025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召開口審聽證,審理滴滴出行(北京)網絡平臺技術有限公司對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持有的兩項交通領域基礎專利的無效挑戰。兩項專利分別是“一種展現實時交通信息的方法和裝置”(ZL201010169791.2)和 “利用單一分歧圖片的車載導航裝置”(ZL200710151571.5)。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專利原始申請人是高德,隨著阿里巴巴對高德的全資收購,現已歸屬阿里巴巴集團。
Part.2 從歷史糾紛到戰略重疊的競爭升級
事實上,高德與滴滴的知識產權糾紛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高德就曾以侵犯商業秘密、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滴滴,指控其挖角六名核心員工并竊取商業機密,索賠7500萬元。該案雖未公開最終判決結果,但標志著雙方矛盾的首次公開化。
近年來,隨著阿里巴巴對高德的全資收購,高德的戰略定位發生顯著變化,從傳統地圖服務向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轉型,與滴滴的業務邊界日益重疊。這種戰略交集被業內視為專利糾紛的重要誘因。
高德此次挑戰的18件專利中,多數屬于商業方法類專利。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對商業方法類專利的授權尺度相對寬松,但也持續面臨著專利質量與權利邊界的爭議。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的結果將為商業方法專利的穩定性提供重要案例,進而影響眾多互聯網企業的專利申請策略與知識產權保護方向。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 “專利攻防戰”都已標志著中國互聯網競爭進入知識產權主導的新階段。而高德與滴滴的這場交鋒,或許只是行業知識產權博弈的序幕。
(原標題:高德地圖18件專利無效挑戰滴滴:商業方法專利再成焦點)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耿庚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高德地圖18件專利無效挑戰滴滴:商業方法專利再成焦點(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517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