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地理標志保護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名品認證’,而是肩負起驅動整個產業升級發展的重任。”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葉愛義 浙江智美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
欄目支持:地理標志專欄
浙江東海溫州大黃魚核心產區漁農老陳最近分外忙碌。往年此時開漁節后他只需埋頭捕撈大黃魚,然后發貨到全國各地,如今卻不斷接到其他漁場關于產品包裝、檢驗檢疫的細節咨詢——2024年2月新修訂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的落地實施,正推動整個產業鏈條重新審視每個環節的合規性與品質標準。老陳們的工作正悄然見證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啟:地理標志保護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名品認證”,而是肩負起驅動整個產業升級發展的重任。
Part.1
雙重引擎:中歐協定與國內新規的深度協同
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升級動力,同時來自國際與國內兩個層面的戰略驅動:
1、《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國際視野下的高標準錨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簡稱《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保護雙邊協定。協定文本共14條,對地理標志設定了高水平的保護規則,并在附錄中納入雙方各275項具有各自地區特色的地理標志產品。協定將為雙方的地理標志提供高水平的保護,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標志產品,使雙方消費者都能吃上、用上貨真價實的高品質商品。
(1)2011年,該協定談判啟動,共歷時8年。2019年11月6日,習近平主席同馬克龍總統見證了結束《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的簽署。2020年7月20日,歐盟授權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9月14日,中歐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
(2)2021年3月1日起,中歐雙方簽署的《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
這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定,將中歐雙方各約100個(最終將各達275個)地理標志產品納入高水平互保。
其核心在于“全鏈條、強保護、嚴執法”:
? 名稱全方位保護:不僅禁止假冒,更打擊如“類香檳”、“仿帕爾瑪”等搭便車行為,為名稱筑起堅固護城河。
? 生產流程綁定:保護延伸至產品的特定工藝、標準等核心要素,確保源自特定地域的品質基因。
? 強大執法承諾:雙方建立清晰合作框架,共同確保侵權產品在對方市場得到有效遏制。
2、國內2024年2月新規《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本土實踐的“全產業鏈”深化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由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5年制定實施,該規章在有效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6月底,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498個,累計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超2.5萬家。但是,由于規章制定時間較早,且一直未作修改,已不能滿足地理標志產品認定、管理和保護的現實需求,具體表現在:一是審查程序相關規定不完善,未規定不予認定的情形,且未規定變更和撤銷程序;二是地理標志產品和專用標志的使用管理規定較少,缺少明確的操作指引;三是權利保護較弱,侵權行為不夠明確。為解決上述問題,滿足社會公眾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完善的期待,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
新規以落實《中歐協定》承諾為背景,更顯著植入了“全產業鏈保護”理念,實現三重跨越:
1、保護對象拓寬:從產品本身躍升到涵蓋產地環境、種質資源、特定工藝、質量特色及關聯的聲譽,保護維度更加立體。
2、主體責任強化:清晰界定地方人民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生產者等多方責任,形成保護合力網絡,尤其強調“生產者是第一責任人”。
3、監管鏈條延伸:構建貫穿原材料、生產加工、包裝銷售、標志使用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和可追溯體系,確保每一環節都真實體現地理標志靈魂。
Part.2
“全產業鏈保護”:新規的核心引擎
新《辦法》將地理標志保護從“貼標認證”提升為“產業治理”的關鍵鑰匙,其核心在于激活“全產業鏈保護”邏輯:
1、破解“公地悲劇”:從共享品牌到共擔責任
過去“搭便車”現象(產地外劣質產品濫用標志)嚴重損害品牌價值。新規通過明確生產者責任、嚴格產地和品質標準、強化追溯與監管,構建起“誰受益、誰守護”的機制,讓“西湖龍井”、“五常大米”等金字招牌真正成為集體財富而非無主之地。
2、驅動品質升級:從門檻認證到持續優化
全鏈條監管倒逼產業鏈每個環節持續提升。從土壤改良、種子優選,到工藝革新、包裝防偽,再到市場營銷規范性,形成以地理標志標準為基準的持續改進閉環,確保產品生命力。
3、鍛造產業韌性:從單一產品到生態繁榮
新規鼓勵圍繞地理標志產品發展關聯產業。例如,“郫縣豆瓣”可帶動辣椒種植、釀造設備、物流包裝、文化旅游等多元業態,形成以地理標志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集群,大幅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與價值創造能力。
Part.3
邁向“產業引擎”:價值釋放路徑
地理標志保護升級的最終歸宿,是成為撬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核心支點:
溢價引擎:強有力的保護保障了獨特品質和聲譽,支撐市場合理溢價,直接惠及生產者尤其是中小農戶。
標準引擎:全產業鏈要求推動地方建立并推廣先進生產標準和管理規范,引領行業升級。
融合引擎:“地理標志+”模式(+旅游、+文創、+電商)可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價值鏈。
國際通行證:對標《中歐協定》的高標準保護,為中國優質地理標志產品突破國際貿易壁壘、拓展全球市場提供堅實背書。
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從“名品認證”向“產業引擎”的躍遷,標志著一種全新產業治理思維的落地生根。當法律條文真正嵌入到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工序、每一份契約之中,當“庫爾勒香梨”的清甜、“山西老陳醋”的醇厚不僅被品嘗,更被背后的整個產業鏈條所滋養與捍衛時,那些承載著大地密碼與時光匠心的名字,才真正被擦亮。
隨著新規實施之下,地理標志已不再僅是榮譽勛章,它正在成為驅動一方水土走向富足與尊嚴的澎湃引擎。
供圖:黃魚島海洋漁業集團
專家觀點:
地理標志產品是“土特產”中的奢侈品,是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金鑰匙”,其產業化發展和國際化發展均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駕護航,中歐協定與國內新規的深度協同成為助推地理標志產業發展的戰略引擎。地理標志產品的關鍵在于品質的特異性,如何通過標準化生產、品質檢驗檢測、質量溯源管理等手段來保證地理標志產品的特定品質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更是中外法律關注的重點。以法律之手呵護地理標志全產業鏈發展,本質在于保障地理標志產品的特定品質,進而擦亮地理標志產品品牌,有助其取得國際護照,暢銷全球,同時取得“護身符”,在國內外有效防止侵權假冒,維護特定區域勞動群眾品牌利益。中國地理標志資源豐富,應當用好中外法律制度,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地理標志產業發展之路。
本期特邀嘉賓介紹:
陳星 重慶大學知識產權法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東盟地理標志研究院院長、教授, 2020年3月-2021年3月掛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副主任。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地理標志專業委員會委員,廣西知識產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入選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廣西“十百千”知識產權領軍人才,中國(廣西)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海外知識產權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知識產權法與數字法。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等20余項,主持202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項目《地理標志統一立法研究》,擔任中華商標協會商標法律前沿問題研究地理標志研究專題組聯合主持人。在《法商研究》《江漢論壇》《甘肅社會科學》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發表《論我國地理標志專門立法保護》《RCEP框架下中國—東盟地理標志保護合作研究》等地理標志領域研究論文,主編全國首部地理標志領域專業教材《地理標志法學》、出版全國首部地理標志統一立法研究專著《我國地理標志統一立法研究》。講授《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策略》《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建設》《地理標志注冊與管理實務》《地理標志侵權認定實務》《地理標志保護實踐與思考》《地理標志行政與司法協同保護》《地理標志立法研究》等課程。
欄目支持
地理標志專欄
歡迎更多感興趣的作者和讀者朋友們加入我們!
(原標題:地理標志保護2024新規解讀:從“名品認證”到“產業引擎”的升級路徑)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葉愛義 浙江智美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
欄目支持:地理標志專欄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地理標志保護2024新規解讀:從“名品認證”到“產業引擎”的升級路徑(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517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