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技術交底書絕非過程的終點,而是高質量專利創作的起點。”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張俊華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在機械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中,一份高質量的專利申請文件是確權和維權的基石。而這份文件的根基,源于發明人提供的技術交底書。在實際工作中,機械工程師提供的交底書往往側重于解決具體技術問題的實施方案,而缺乏對技術貢獻的概括和對替代方案的擴展思考,這給專利代理師撰寫既能獲得授權又具有較大保護范圍的權利要求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如何高效地解讀、挖掘和提升技術交底書的價值,成為機械領域專利代理工作的核心環節。
Part.1
技術交底書在專利撰寫中的核心地位與常見問題
技術交底書是發明人將其技術創新轉化為法律文件的基礎依據。一份理想的技術交底書應清晰、完整地披露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技術效果及最佳實施例[1]。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機械領域的技術交底書常存在以下典型問題:
(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過于詳細地描述具體零部件的結構尺寸(如“采用直徑為5mm的螺栓連接”),而忽視了解決技術問題的本質手段和原理的分析(如“通過可拆卸連接方式實現……”),導致代理師不能快速理解方案、抓住改進重點。
(2)實施例單一:僅提供一個實施方式,未思考其他可能的替代方案或變形,極大限制了權利要求布局的多樣性。
(3)附圖標注與說明簡單:附圖僅為示意圖,缺少詳細的部件說明,甚至出現關鍵改進結構未在圖中標示的情況,導致代理師難以全面理解技術方案。
(4)技術效果描述籠統:僅使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籠統表述,未能將技術特征與其所帶來的具體、可觀的技術效果進行對應關聯。
若代理師直接按照有缺陷的交底書去撰寫而不深入思考,則會直接制約了最終法律文件的質量,如:
(1)權利范圍過窄:若交底書僅披露單一實施例,難以概括出上位的技術特征,導致權利要求保護范圍過于具體,極易被競爭對手通過簡單的替換設計繞開[2]。
(2)創造性高度不足:缺乏分析的籠統的技術效果描述使得在論證發明的“創造性”時缺乏事實依據和對比基礎,難以說服審查員[1]。
(3)應對審查意見能力弱:在答復審查意見通知書時,如需對權利要求進行修改,過于具體的權利要求內容及單一的實施例方案幾乎沒有提供可上位的修改特征,導致修改空間狹小,甚至可能被迫縮小保護范圍[3]。
Part.2
專利代理師的深度挖掘與優化策略
為克服上述局限,專利代理師不應僅是文字的“翻譯官”,更應成為技術的“挖掘者”和創新的“催化劑”。需主動采取以下策略:
2.1 實施引導式提問
針對交底書中的技術特征、技術問題、技術效果等核心要素,構建多維度提問框架,而非局限于單一特征的替換提問,全面挖掘技術細節與潛在創新點:
1.技術問題溯源提問:不僅詢問“當前方案解決了什么問題”,還進一步追問“該問題在行業內是否普遍存在?過去行業內常用的解決思路是什么?這些思路存在哪些未被解決的痛點?”例如,針對某機械傳動裝置的交底書,可提問“傳統傳動裝置在高速運轉時的噪聲問題,行業內是否嘗試過通過調整齒輪模數或潤滑方式解決?這些嘗試為何未能徹底消除噪聲?”
2.技術特征關聯提問:除了詢問單一特征的替代方案,還深入探究不同技術特征間的協同作用。如“當將螺栓連接替換為卡扣連接時,與之配合的定位結構是否需要調整?這種調整對整體裝置的裝配效率和穩定性會產生怎樣的連鎖影響?”
3.邊界條件拓展提問:圍繞技術方案的適用場景、工況限制展開提問,挖掘方案的適用邊界與拓展空間。例如“該液壓驅動系統在低溫(-30℃以下)或高溫(80℃以上)環境下是否能正常工作?若不能,需要對哪些部件進行改進以適應極端工況?”
2.2 進行替代方案構想
基于同一技術目標,探索或拓展相同或不同技術原理的實現路徑,分別詳細說明其技術方案以及各自優勢,可以結合檢索與分析,確保替代方案的合理性:例如,若交底書中采用“液壓驅動”實現機械臂的升降功能,代理師可引導構建“電機-絲杠驅動”“氣動驅動”“電磁驅動”等替代方案,并分析各方案在成本、響應速度、負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一方面,足夠的實施方式能夠有效支持權利要求的上位概括特征,另一方面,根據原本方案以及拓展方案的共性,還可以進一步上位更大的特征,對專利范圍提供有益的幫助。
2.3 開展系統性現有技術檢索與分析
代理師需主動進行現有技術檢索,為技術方案的概括、權利要求的布局及創造性論證提供依據:
1.檢索策略優化與調整:采用“關鍵詞+分類號+申請人/發明人”的組合檢索策略,并根據初步檢索結果不斷調整檢索詞與檢索范圍。例如,針對“機械臂抓取裝置”,可先單獨檢索申請人/發明人中與“機械臂”“抓取”“夾持”等關鍵詞相關的知識產權成果,可以結合IPC 分類號檢索申請人/發明人是否有相關現有技術及保護重點,再以上述結構關鍵詞或分類號結合“自適應”“柔性抓取”等與發明點相關的限定詞進行檢索,了解本領域其他的接近的現有技術,以全面理清現有技術的狀況,為撰寫方向的確定奠定基礎。
2.現有技術對比分析與差距提煉:對檢索到的現有技術進行梳理,構建現有技術特征與本方案技術特征” 對比表,明確本方案與現有技術的區別特征。同時,分析現有技術是否存在 “未解決的技術問題”“未能實現的技術效果”,提煉本方案的創新貢獻點,確定本技術權利要求的撰寫方向。
2.4 實施分層化權利要求布局
基于深度挖掘的技術內容與現有技術分析結果,構建層次分明、保護范圍合理的權利要求體系:
1.獨立權利要求的上位概括:對核心技術方案進行上位概括,擴大保護范圍。例如,若交底書中的具體方案為“采用直徑5mm的螺栓連接部件A與部件B”,結合挖掘的替代方案(鉚釘連接、卡扣連接等),可將獨立權利要求概括為“通過可拆卸連接結構連接部件A與部件B”而對于“所述可拆卸連接結構選自螺栓連接、鉚釘連接、卡扣連接中的一種”,可作為從權方案或說明書中的支持方案。
2.從屬權利要求的逐層細化:從屬權利要求通過增加技術特征,對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進行逐步縮小,形成核心方案到優選方案再到具體實施方式的層級結構。例如,在獨權中最為上位的為“通過彈性緩沖元件減小連接部位的振動傳遞”,以確保保護范圍最大化;下一級的從權可進一步限定為“所述彈性緩沖元件為橡膠材質的緩沖件”;最后,還可依據以上從權進行進一步的限定,如“所述緩沖件為邵氏硬度50-70度的丁腈橡膠件”。
3.附加技術特征的補充布局:針對挖掘出的附加技術效果對應的技術特征,單獨布局相應的權利要求,擴大保護維度。例如,若本方案中“彈性墊圈”的設置除了提高密封性,還能“降低螺栓松動風險”,可圍繞“彈性墊圈的結構設計”“彈性墊圈與螺栓的配合關系”等撰寫相應的權利要求。
2.5 創造性不足時的應對策略
當通過現有技術分析發現技術方案創造性存在風險時,代理師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創造性:
1.技術特征組合創新挖掘:重新審視技術方案的各個技術特征,挖掘不同技術特征之間的“非顯而易見”組合效果。例如,若某技術方案中的“散熱結構”與“減震結構”兩者均為改進特征,可單獨撰寫各自效果,還可就組合效果論述(如散熱結構的散熱通道與減震結構的彈性元件位置錯開,避免相互干擾)能產生“同時實現高效散熱與減震,且結構緊湊”的協同效果,撰寫時可伏筆該組合方式的技術效果。
2.技術問題重構與創新點提煉:重新梳理技術方案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從“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未被關注的細分問題”“以更簡單、低成本的方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復雜問題”等角度,提煉新的創新點。例如,現有技術中解決某機械部件的磨損問題通常采用“更換高強度材料”的復雜方案,而本方案通過“優化部件表面的潤滑槽結構”這一簡單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了同等甚至更優的抗磨損效果,可圍繞“低成本解決磨損問題”這一技術貢獻論證創造性。
3.現有技術缺陷強化分析:深入分析現有技術的缺陷,明確本方案對現有技術缺陷的“針對性改進”。例如,若現有技術中的某機械裝置存在“維護不便,需整體拆卸才能更換易損件” 的缺陷,而本方案通過“模塊化設計”,使易損件可單獨拆卸更換,顯著降低了維護成本與時間,可重點對比現有技術的缺陷與本方案的改進效果,突出創造性。
Part.3
結論
對于機械技術領域的專利撰寫工作而言,技術交底書絕非過程的終點,而是高質量專利創作的起點。專利代理師必須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法律知識,通過積極主動的溝通與挖掘,將一份可能存在缺陷的技術交底書,轉化為一份層次分明、保護范圍得當、抗無效能力強的優質專利申請文件[4]。這一過程極大地依賴于代理師的技術理解力、法律概括力和溝通引導力,是機械領域專利代理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23[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23: 第二部分第十章.
[2] 張鵬.論技術交底書對專利權保護范圍的根本性影響[J]. 電子知識產權, 2021(5): 34-45.
[3] 李俊.機械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撰寫與審查意見應答[M].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20.
[4] 尹杰.專利代理師在機械領域專利申請文件撰寫中的主導作用[J]. 中國發明與專利, 2022, 19(3): 67-72.
(原標題:機械領域專利撰寫中技術交底書的深度挖掘與權利范圍優化研究)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張俊華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機械領域專利撰寫中技術交底書的深度挖掘與權利范圍優化研究(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517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