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跨境專利戰正在演變為對企業制度敏感度、戰略耐力與資本韌性的長期考驗。”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跨境專利戰的開端,始于一次展會取證
故事要追溯到2022年5月德國杜塞爾多夫的EuroCIS零售展。這是歐洲領先的零售科技展會,每年匯聚來自全球的行業專業人士,展示零售自動化、支付系統、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當時,中國電子價簽企業漢朔科技(Hanshow)的展臺突然迎來了一位法院執行官(Gerichtsvollzieher/ court bailiff),在現場執行一項取證程序。背后是法國競爭對手SES-imagotag(SES)指控漢朔侵犯專利。該事件被德國業內媒體報道,并在行業內引起一定關注。
在德國展會期間,通過法院緊急程序進行取證或申請臨時禁令,是競爭對手之間慣用的策略之一。雖然當時法院僅批準了證據保全,而非立即禁售的臨時禁令,但對參展企業而言,效果幾乎相當于一記“冷槍”,不僅帶來心理壓力,也預示著一場跨境法律戰即將拉開帷幕。
從這次展會取證開始,雙方矛盾逐步升級,并在2023年發展為美國、UPC以及法國多地的正式訴訟。直至2025年8月,雙方才最終達成全球和解,結束了持續近兩年的跨境對抗。
巨頭之爭:從市場到專利
SES公司長期占據全球電子價簽市場的主導地位。QYResearch數據表明,SES掌握了約40%的全球市場份額,與Pricer、SoluM三家合計占據超過57%。在區域層面,歐洲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區域,占比約50%,亞太和北美則分別為22%和21%。
漢朔自2010年成立后,憑借規模化制造與靈活供應鏈迅速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到了2020年前后,它加快了出海步伐,進入歐洲和北美市場。和許多中國企業類似,漢朔的國際化節奏極快,市場份額短時間內就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并很快穩居全球第二。然而,這種“加速度”式擴張幾乎必然會觸發老牌競爭者的防御反應。
對于SES而言,面對一家來勢洶洶的新對手,訴諸專利戰成為遏制對方的直接手段。于是,兩家公司在高端零售數字化場景的正面交鋒,迅速從市場之爭延伸到專利層面的較量。
核心爭奪:通信與系統管理專利的較量
雙方沖突的焦點在于電子價簽的通信及集中管理相關專利。SES依托其在無線通信、顯示同步與后臺管理方面的專利組合,試圖鞏固歐洲市場的技術壁壘;而漢朔則主張,這些專利更多覆蓋的是行業通用方案,SES借助訴訟意在排擠競爭對手。
這一法律爭奪的背后,實則對應著歐洲零售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節點。隨著電子價簽逐步取代傳統紙質價簽,市場份額的歸屬不僅意味著當下客戶的爭奪,更將決定未來連鎖零售體系在更新迭代中的技術路徑與合作模式。對于SES而言,守住既有壁壘關乎長期主導地位;而對于漢朔而言,能否突破阻擊,則關系到其能否在新一輪基礎設施更替中獲得穩定立足點。換言之,這場專利之爭既是權利層面的較量,也是關于未來行業格局的前哨戰。
跨境訴訟的推進與關鍵節點
自2022年EuroCIS展會的取證事件之后,雙方矛盾在2023年進入全面化階段。同年9月,SES向UPC慕尼黑地方分庭提出臨時禁令申請,意圖迅速切斷漢朔的歐洲銷售通道。然而,地方分庭在2023年12月20日作出裁定,認為涉案產品的天線結構未能滿足權利要求的限定,缺乏足夠確定的侵權確信,從而駁回了申請。SES不服提起上訴,但UPC上訴法院合議組在2024年5月13日維持原判,進一步強調臨時禁令的核準必須建立在“侵權高度可能性”的基礎之上,而非基于推測。這一系列裁定,標志著UPC在運行初期確立了較高的禁令門檻。與此同時,漢朔也在2023年10月向UPC巴黎中央分庭提起針對SES專利的無效之訴(EP 3883277),作為防御與反制措施。
在歐洲戰場的同時,SES還于2024年在法國發起單獨訴訟,作為額外的談判籌碼。與此同時,美國戰線也在推進。SES在德州東區法院對漢朔提起侵權訴訟,漢朔則于2023年9月發起IPR程序以挑戰專利有效性。然而,2025年3月,美國專利審判與上訴委員會(PTAB)最終維持相關專利的有效性,使漢朔在美國的防御陷入相對被動。同年5月,美國聯邦巡回法院受理漢朔撤回上訴的請求,顯示雙方均有意結束爭端。
隨著美歐兩大主戰場的進展進入尾聲,這些程序的邊際影響逐漸收窄。最終在2025年8月28日,漢朔與SES宣布達成全球和解,相關訴訟程序亦隨之結束,自2023年起持續近兩年的跨境對抗至此落幕。
UPC 的謹慎態度引發行業討論
在歐洲訴訟程序中,UPC的判決逐漸成為觀察臨時禁令門檻與權利要求解釋方法的重要窗口。2023年12月,慕尼黑地方分庭在SES與漢朔一案中作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定,駁回了SES的臨時禁令申請。
這一決定不僅確認臨時禁令必須建立在“侵權高度可能性”的基礎上,還在權利要求解釋問題上開創性地指出,可以參考授權前的原始文本來理解經審查修改后的權利要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歷史演變因素。此舉與傳統德國法院通常避免依賴專利審查過程的態度形成對比,凸顯了UPC在建構自身解釋體系時的探索意味。
該案的焦點在于電子價簽中印刷電路板(PCB)與NFC天線的空間布局。法院認為,兩者的相對位置不僅是單純的物理排列,更關乎避免電磁干擾的功能要求,因此應當“對置”安排。正因如此,SES所主張的侵權未獲支持,其申請也因證據不足而被駁回。
同時,法院還裁定申請方需承擔被申請方提交保護函(protective letter)的費用。保護函是一種在德國及UPC 體系下特有的防御工具,當企業預見自己可能被競爭對手申請臨時禁令時,可以事先向法院提交技術和法律抗辯意見,以便法官在審查對方申請時能夠同時參考被申請方的觀點。此次裁定不僅確認了漢朔預防性防御措施的正當性,也凸顯了UPC在審前措施中對程序保障的重視。
案件進入上訴后,UPC上訴法院于2024年5月維持了一審裁定,但在方法論上又釋放出另一層信號:權利要求解釋仍應以權利要求本身及說明書為核心,而不是依賴授權歷史。這種“謹慎開放”的態度既避免了權利人輕易動用跨境禁令的可能,也顯示出UPC在解釋規則上試圖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
整體來看,UPC在制度初期既通過提高臨時禁令門檻維護市場確定性,又在解釋方法上展現出靈活探索的傾向,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判例體系。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歐洲市場的司法環境既在趨嚴,也伴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何提前評估專利版圖、掌握程序動態,將直接關系到能否在關鍵節點避免被動。
對中國企業的啟示
若將這場跨境專利爭端視作一堂“出海課”,漢朔的經歷提供了多層面的提醒。
在制度層面,UPC仍處于運行初期,其臨時禁令門檻、說明書解釋規則以及跨境執行范圍,都在判例中不斷被塑造。這種不確定性意味著企業不能依賴慣常經驗,而必須建立制度動態監測與快速響應機制,才能避免陷入被動。
在產業格局上,電子價簽市場本就高度集中,SES的市場優勢與專利壁壘并存。漢朔的突圍表明,僅憑價格或規模并不足以立足,唯有在核心專利和技術標準中爭取話語權,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得實質籌碼。
在戰略維度上,跨境訴訟只是表層表現,真正決定企業能否長期發展的,是能否同時構建“技術—市場—規則”的三重護城河。只有在多維度的布局下,企業才能抵御外部沖擊,并在對抗中保持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漢朔于2025年3月成功登陸深圳創業板,募資11.62億元,顯示其在經歷跨境訴訟考驗后依然獲得資本市場認可。然而,對多數出海企業而言,大規模境外糾紛往往會增加信息披露與合規負擔,從而間接影響融資與上市節奏。
這一案例也提醒中國企業,跨境訴訟的影響往往超出市場份額與專利權利的范疇,還可能在資本運作和發展節奏上產生外溢效應。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漢朔與SES的沖突折射出一個更為普遍的趨勢,跨境專利戰正在演變為對企業制度敏感度、戰略耐力與資本韌性的長期考驗。
參考/備注:
QYesearch, Global Electronic Shelf Label (ESL) Market Report 2024
Reportlinker via GlobalNewsWire, Electronic Shelf Label Market Forecast 2024
UPC Munich Local Division, Decision on PI request (2023年12月20日裁決,2024年5月13日上訴裁定)
Taylor Wessing, UPC case note
關于北京海通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
北京海通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是一家經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批準設立并主管的國際知識產權研究機構,由北京市民政局正式登記注冊,主要致力于國際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研究與咨詢、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和糾紛應對研究、案件分析與論證、國際學術會議、組織培訓與國際交流,尤其是中國企業“出海”和“一帶一路”中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研究院由一批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和司法界知名專家和有志之士共同發起和籌建。
往/期/回/顧
從吉利德案看歐洲雙軌與中國長跑:專利穩定性的新邏輯
Sonos專利殺招逆轉:Google延遲抗辯受限,談判籌碼陡增
(原標題:漢朔與SES案終局復盤:一場專利戰為何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必修課)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來源:北京海通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
作者:澤識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漢朔與SES案終局復盤:一場專利戰為何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必修課(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北京海通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517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