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所謂開掛的人生,不過是在每一次選擇里,都多了一點熱愛、一點堅持,和一點平衡的智慧。”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王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現任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復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2024年中國30位高校專利轉化運用杰出人才上榜人物。
人生就像一塊待研的陶瓷材料,初看是元素的組合,歷經科學淬煉,終成性能獨特的成果。
王娟的故事,便是這樣一段從 “意外” 開始,在熱愛中扎根,于挑戰里綻放的旅程。當教師父母為她規劃好的安穩人生路被高考改寫,當她陰差陽錯與陶瓷材料結緣,誰也沒想到,這個曾對未來充滿迷茫的女孩,會成為打破歐洲技術壟斷的創業者,更在科研、事業與家庭的平衡中,活成了無數人向往的模樣。
PART 01
一場高考“意外”,讓她與千年陶瓷撞個滿懷
“如果能重來,我大概還是會走上這條路。”王娟笑著說起與陶瓷的緣分,眼里閃著光。
作為教師子女,她的人生劇本本應是 “師范院校畢業 — 成為人民教師” 的安穩敘事。但高考成績的偏差,卻將她推向了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大門。“剛入學時真的很懵,面對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相圖分析,完全摸不著頭緒。”
轉折點發生在一堂陶瓷材料科學課上。當老師講到高性能陶瓷如何耐受極端溫度、如何憑借優異的力學性能應用于尖端領域,講到我國在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發展潛力,王娟忽然被觸動了:“原來這看似普通的陶瓷材料里,藏著如此深厚的科學密碼和產業力量。”
專注于無機非金屬陶瓷材料的成分設計、性能測試,操作精密儀器分析微觀結構,忐忑又好奇地盼著材料性能數據出爐…… 她漸漸在實驗室的探索中找到歸屬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鉆研,她不僅在景德鎮的實驗室里錨定了無機非金屬陶瓷材料的研究方向,更在華南理工大學讀博期間,通過參與陶瓷與金屬復合材料項目,摸清了 “科研必須落地” 的門道 —— 這為她后來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埋下了伏筆。如今,她已是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陶瓷材料研究領域深耕不輟。
PART 02
從實驗室到創業場:她憑什么打破歐洲壟斷?
“客戶說'你們的產品比進口的還好',那一刻我知道,必須干!”
當國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春風吹起,王娟敏銳地抓住了機會。彼時她研發的陶瓷與鋼鐵復合零配件,已在試用中獲得客戶高度認可,訂單如雪片般飛來。而由研究所委派她全權管理的創業公司,成為了將這項科研成果推向市場的重要載體,但從實驗室到量產,隔著萬水千山。
“最開始找投資,人家聽說是用'陶瓷做的零件'來碎石頭,都覺得是天方夜譚。”王娟苦笑,技術太超前,成了最大的門檻。更難的是人才——傳統陶瓷行業里,懂高精尖技術的人鳳毛麟角,公司只能自己掏錢培養團隊。
“既然選了這條路,跪著也要走完。”她帶著團隊一頭扎進這個小眾領域:在車間里盯著生產流程,在實驗室里反復測試性能,甚至親自跑工廠跟客戶講解產品優勢。三年磨一劍,他們不僅打破了歐洲巨頭的技術壟斷,更讓“中國造”的復合陶瓷零件反向出口到歐洲。
“說‘做民族工業’可能有點大,但看著自家產品取代進口貨,那種自豪感是真的。”王娟的語氣里,藏著科研人的倔強與創業者的豪情。
PART 03
當科學家變身“寶媽”:她有堅持的平衡術
“再忙,周末也一定留給孩子。”作為科學家、企業家、孩子的媽媽,王娟的時間像被精確切割的陶瓷片。
她的平衡法則其實很簡單:周中火力全開搞事業,周末徹底切換成“家庭模式”。陪孩子搭積木時,她會放下手機當“專屬玩伴”;輔導作業時,她更像個“科學顧問”——用陶瓷燒制的原理講化學反應,用零件組裝講結構力學。
“教育孩子,比搞科研還考驗智慧。”王娟有自己的心得:
-學齡前抓習慣:比如吃飯不挑食、做事不半途而廢;
-上學后敢放手:讓孩子自己規劃時間,哪怕犯錯也沒關系;
-關鍵看專注:“哪怕他喜歡玩泥巴,只要能專注玩出花樣,也值得鼓勵。”
在她看來,家庭從不是事業的對立面。“累到崩潰時,孩子一句'媽媽你真棒',就像給電池充了電。”這份溫情,反而成了她闖過創業難關的底氣。
PART 04
給年輕人的幾句心里話:別困在“時代焦慮”里
面對當下年輕人“躺平”與“內卷”的心態討論,王娟的建議很實在:
1.別被標簽困住:她當年從陶瓷專業跨界創業,也曾被質疑不務正業,但“適合自己的路,走起來才有力氣”;
2.主動薅資源:學校的實驗室、講座、人脈,別等老師催,自己撲上去才有機會;
3.平凡不可怕,怕的是沒試過就認慫:“我見過太多人,想做又怕失敗,最后只剩遺憾。”
從景德鎮的實驗室到國際市場的舞臺,從科研數據到量產產品,王娟的人生坐標,其實藏著一個樸素的真理:所謂開掛的人生,不過是在每一次選擇里,都多了一點熱愛、一點堅持,和一點平衡的智慧。
就像她研究的高性能陶瓷材料,歷經科學淬煉,終將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3. IP人物 | 胡琴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戰略思維 ——賦能商業,引領未來
4. IP人物 | 童欣:知識產權管理——堅守專業與創新,助力企業發展
(原標題:IP人物 | 王娟:科研為基,創業為翼)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IP人物 | 王娟:科研為基,創業為翼(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51763.com”